2025-04-3009:31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4月30日,由馬麗主演的電影《水餃皇后》登錄全國各大院線,這部根據水餃品牌“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親身經歷演繹而成的電影,再次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這位傳奇女性的身上。
今天,借助《水餃皇后》電影上映機會,我們一起重溫一下“臧姑娘”和她創立的品牌——灣仔碼頭的故事。
冷食傳媒 | 呂翠平
01
身世坎坷
臧健和, 1945年出生于山東日照五蓮山一個小鄉鎮里。在她14歲時,日照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父親為了謀生,離開家就再也沒有音訊。母親無奈帶著她和妹妹離開日照,輾轉來到了青島。
為了養活她和妹妹,母親只能給人縫補衣服掙點零用錢。將母親的辛苦看在眼里,臧健和高中畢業后,就放棄學業,開始做工幫母親養家,在當地醫院做了一名護工。
在醫院,臧健和遇到了一位來自泰國的華僑醫生,兩人相互傾心,喜結連理,時年臧健和24歲。婚后,臧健和生了兩個可愛的女兒,生活平靜而幸福。
1974年,一封電報的到來,打亂了他們的生活。電報上說,丈夫的父親患重病,讓他盡快回泰國。就這樣,丈夫懷著不舍的心情告別了家人,并保證回泰國后就給臧健和和兩個女兒辦手續,接她們一起回去。
這一等就是三年。1977年,臧健和終于等到了丈夫辦好的香港護照等手續,帶著孩子從山東漂洋過海來到泰國。
然而,讓她心寒的是,她見到的不僅有丈夫,還有丈夫的新妻子和兒子。原來,泰國支持一夫多妻制度,這讓一直接受中國一夫一妻制影響的臧健和痛苦不已,自己跋山涉水來尋找丈夫,得到的就是這樣一個結果?她不能接受。
更讓她不能接受的是,在和丈夫家人相處的短短一段時間內,她發現,丈夫的家人重男輕女,對自己的兩個女兒充滿嫌棄。這讓她下定了決心,離開泰國,離開丈夫。
02
香港碼頭擺攤成街頭水餃皇后
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沒有工作,沒有積蓄,離開了丈夫能去哪里呢?回山東,實在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鑒于丈夫給她辦理的是香港護照,她決定暫時就在香港落腳,反正自己有手有腳,不論到哪里總能活下去。
她在銅鑼灣舊電車廠附近的一個舊樓里租了一個僅有4平方米的小房子,盡管沒有窗戶,沒有家具,僅有一張上下鋪,但是,她們總算是在香港安定下來了。
下一步就是找個工作。
作為一個山東人,臧健和不會英語,也不會說香港話,找工作時只能連說帶比劃,高薪和輕松的工作就不用想了,最后,一家酒樓同意讓她做雜工,也就是洗碗、拖地等臟活累活,工資也很低,每月僅有600元。
這點錢,當然不足以維持母女三人的日常開銷,她只能又找了多份工作。
盡管每天都要工作很久,臧健和卻非常滿足,她邁出了在香港立足的第一步。
之后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她連這個最底層的工作也干不了。那天,臧健和在搬運貨物時,被一位同事撞傷了腰。在醫院看病的時候,她又被檢查出患有糖尿病,不能太勞累。
臧健和受的是工傷,但是,酒樓老板卻不僅不想賠償,還想連工資也不給她。臧健和非常生氣,最終在一位正義律師的幫助下,酒樓老板才同意賠償臧健和3萬元賠償金,并支付4500元的工資。臧健和很有骨氣地表示,不要賠償,只要自己應得的工資。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在臧健和為未來發愁的時候,一位朋友來看望她,她為了感謝朋友,包餃子給朋友吃,朋友嘗后,大為贊賞:“你這手藝,都可以開餃子店了。”
朋友一句無心的話,卻讓臧健和心中一動,對啊,自己可以賣水餃啊!時間自由,累了就休息。
臧健和觀察發現,香港人出行主要依賴航運,碼頭人流量很大,所以,她最終選定了灣仔碼頭擺攤。
臧健和的水餃攤開業后,因為干凈衛生,口味獨特,價格便宜,很受人們歡迎。但是,時間長了,臧健和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顧客經常會剩下很多水餃皮。她詳細詢問才知道,香港人吃水餃講究皮薄餡大,而她是傳統山東水餃的做法,外皮略厚些,能吃出面香味且不易破皮,所以香港顧客吃不慣。
針對顧客提出的這個意見,她認真聽取,積極改進。為了做出適合香港人口味的水餃皮,臧健和試用了幾十種面粉,最后成功搟出又薄又勁道的餃子皮。
餡料方面也是,山東餃子講究咸、香,香港顧客則喜歡清淡、香而不膩,她也著力進行改良。臧健和始終堅信餃子的品質來源于食材,面粉用最筋道的,餡料也挑選最新鮮的蔬菜和肉。她很注意衛生,擺攤時,頭上戴著白色的帽子,家里也經常除蟲,廚房和攤位也打理得很干凈,這給顧客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贏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成為灣仔碼頭一道知名美食。不少人慕名而來,臧健和就以碼頭的名稱給自己的水餃命名 “灣仔碼頭”,灣仔碼頭品牌由此誕生。
時間來到1978年,臧健和的水餃小攤火遍香港,一家報社記者品嘗后,結合臧健和的個人經歷,寫了一篇文章,自此以后,臧健和“街頭水餃皇后”的大名傳遍大街小巷。
03
創立“灣仔碼頭品牌從路邊攤升級為工廠生產
帶著“街頭水餃皇后”的美名,臧健和曾經創下了灣仔碼頭眾多攤販中6小時賣出去1000份水餃的最高記錄。
臧健和的擺攤生涯一直持續到了1982年。這一年,她迎來了人生的最大轉機。在香港經營了20多年的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丸百貨找到她,想與她合作。
原來,大丸百貨老板小女兒很挑食,但是,對于灣仔碼頭水餃卻情有獨鐘,這讓大丸百貨的老板堅信灣仔碼頭肯定有市場。
當大丸百貨的老板知道,灣仔碼頭的水餃竟然是在一個地攤上包制的之后,大為震驚。他表示,愿意幫灣仔碼頭申請營業執照等證件,但是需要用大丸百貨的名字和包裝,以大丸百貨的名義銷售。這遭到了臧健和的拒絕,她認為,這樣以來,自己的積累的品牌知名度和技術工藝就拱手讓人了。
無奈之下,大丸百貨老板只得讓步,灣仔碼頭水餃開始出現在大丸百貨的香港分店中。借助大丸百貨,“灣仔碼頭”開啟快速發展之路。1985年,臧健和開設了第一間水餃工廠,隨著規模擴大,后又相繼開辦了三家水餃廠。
也是在這一年,TVB以臧健和為原型的電視劇《水餃皇后》在香港上演,她成了家喻戶曉的風云人物。
04
從品食樂到通用磨坊灣仔碼頭引領水餃行業升級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美國一家名為品食樂的公司主動找上了臧健和,想要合作。
作為哈根達斯的母公司,品食樂擁有現代化的管理系統,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生產線、先進的HACCP食品安全控制系統,臧健和參觀過其現代化工廠后,更清楚地知道了灣仔碼頭的不足之處。
最終雙方達成合作,灣仔碼頭出讓部分股份給品食樂,共同出資在香港建了一個1200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基地。
同時,在品食樂的強力運作下,“灣仔碼頭”快速在上海、廣州建起現代化工廠,進軍內地市場,并推出手工包制的餛飩、湯圓、云吞等新產品,產品品類不斷豐富。
1999年,灣仔碼頭水餃銷售額達5億元,牢牢占據華東冷凍食品市場的半壁江山。
2001年,全球第六大食品企業——美國通用磨坊收購品食樂,其超強的資金能力和冷鏈優勢幫助灣仔碼頭實現了更高速的全國擴張。彼時,中國商超體系以及冷鏈物流設施尚不完備,通用磨坊以向商超贈送冷柜的方式,使灣仔碼頭得以在全國迅速鋪貨。
2010年,灣仔碼頭已經可以做到年入60億,成了真正的水餃皇后,成就足以和國民熟知的“老干媽”并駕齊驅。
在國內, 灣仔碼頭與思念、三全形成冷凍米面行業三足鼎立的格局。
從擺攤開始,臧健和就始終堅持做好產品,嚴把食品安全,在她的用心經營下,灣仔碼頭自進入內地市場以來,就被認為是“高端水餃”代名詞,吸引本土企業三全、思念分別推出狀元水餃和手打天下水餃,推動了速凍食品行業的升級換代,引領行業競爭重點轉為品質之爭,督促行業不斷向中高端方向發展。
很長一段時間,臧健和都是灣仔碼頭的形象代言人,產品包裝袋上那個胖胖的阿姨和“媽媽的味道”的廣告語給予了消費者極大的信任感。
然而,2019年,噩耗傳來,臧健和逝世,世間再也沒有臧姑娘,但是,她堅忍不拔、勇于創新、堅持做好產品的精神卻永遠流傳,歷久彌新……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